close

這是我在懷孕時期所購入的
說是為了胎教用也行 安撫情緒也有效果
古典樂對我而言 的確有那種冷靜的作用
每每情緒有所波動時 我都會靜靜地聽著 

回想著學生時期長達十年左右的室內樂團的生活
那時候真的很愉快 
雖然課業壓力也是有的 
但是為了樂器練習 & 演出成功   為了能把某一章節的曲目練好
可以熬夜唸書 雖然辛苦但是甘之如飴
與當時幾位朋友 可以一直討論著慕特最新的小提琴曲目
或是討論著樂器保養之道 也會結伴去聽音樂會
老實說還真的很懷念阿!!

這片是在與熱愛古典樂的朋友討論之下所選出的
卡拉揚 我想眾所皆知 是一位很多產的指揮家
63的DG版是他指揮生涯中建立出自己獨特華麗風格的開始
因此此版更為眾多喜愛古典樂迷的樂樂稱道
與他合作的知名樂團不在少數
貝多芬 更不用說了 我想大家已經對他很熟悉才是嚕

卡拉揚簡介

卡拉揚
Herbert von Karajan (1908.4.5--1989.7.16) ── 薛偉文

 

     卡拉揚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指揮家?!這樣的說法勢必有愛樂者不能認同,但若論及指揮家的權勢與地位,相信從沒有任何一個指揮家能達到卡拉揚的境地。然而極至的世界性名聲與錄音美學,也必招來正反兩極的聲音。

     貴為世界上古典唱片最暢銷的指揮家,那麼卡拉揚應該為眾人所熟知吧?!就知名度來看的確如此,但實際論及卡拉揚的指揮藝術卻總很難適當的描繪出來。贊成者總不能習以「精緻」描述,而反對者也不能老以「做作」二字來形容吧?!

     論「精緻」,追求美的極至,可以說是卡拉揚一生演奏,錄音的座右銘。尤其在旋律美的呈現及樂團的和諧程度上,在最高水準的柏林樂團的輔助下,成就實屬空前。可是論「做作」,卡拉揚在追求極致品質,利用錄音技術作假的同時,詮釋容易過度,缺乏自然,也是不爭的事實。或許,這可以說是一體兩面的事情吧!想要追求整體性的極致美學,自然得犧牲一下個人化的觀感吧?!對柏林愛樂的團員來說是如此,但對卡拉揚自己來說,又何嘗不是如此?!

     卡拉揚藉由錄音而獲得最大的成功,但這也是他遭致最多批評的地方。但如果現場演出能達到錄音作品的水準,那麼我們其實不應該在這方面對卡拉揚有太多的批判。而且,以錄音技術的發展來說,卡拉揚可說是推動這進步的一大功臣。不論從MONOSTEREO,從LPCD,從AUDIOVIDEO,卡拉揚在眾多指揮家都還鄙視錄音,甚至搞不清楚狀況之前,就已經對錄音抱著非常友善的積極態度。這實在不能不說是他的慧眼獨具與領導潮流。A片可不是隨便都拍得出來的。LOGO,在櫥窗中最顯眼的位置,光鮮亮麗的吸引著我們。我們可以因為情感的觸發而感動,但也可以因極致的美麗而感動。名牌的品質當然無庸置疑,但是品質一流的東西就會贏得我們的喜愛?好像也未必吧!買卡拉揚的唱片或許有著階段性的功能,到最後喜不喜歡就很難說了,但是沒有吃過魚翅鮑魚又怎知清粥小菜的好處?!又怎能無端批評魚翅鮑魚的不是?!

     與馬勒並稱兩大「感官」化的作曲家:理查.史特勞斯的作品,雖然長期以來諸多大指揮家都沒有把他忘記,可是在市場上總難找到一群特定的支持者(馬勒至少到了世紀末已經變成了主流)。缺乏明顯的旋律是最主要的原因。像這種時候你就需要--青箭?不,卡拉揚。在《阿爾卑斯交響曲》中,他能讓旋律線更加的延伸而得以突顯,透過柏林愛樂創造出豐厚的聲響(試想這首曲子要是錄音不好,欠缺聲勢叫人怎麼聽得下去),而且細緻的展現各聲部的景緻描繪,尤其在「日出」與「日落」中,更是精緻得令人感動不已。好看的

     世人難以抵擋名牌的誘惑,好像克麗斯汀迪奧,好像勞力士,好像路易威登,這些擁有最高知名的

推薦錄音:
理查.史特勞斯:阿爾卑斯交響曲(DG 439 017-2)

簡介
     奧地利指揮家,1927年開始指揮生涯。1938年以《魔笛》序曲揭開長達半個世紀的唱片事業序幕。二次世界大戰之後,因幾位與納粹有關的著名指揮遭到排擠而快速建立名聲。他曾經掌握過許多知名樂團,尤其是與柏林愛樂長達20多年合作關係,創造了無與倫比錄音王朝與獨特的聲音美學,但也因為他獨裁的作風而致使雙方在其晚年決裂。



延伸推薦
http://blog.roodo.com/chiu719/archives/726505.html
九大交響曲簡介
http://www.musicq.org/index.php?showtopic=26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L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